我校银小宾教授应邀出席《丝路·思路——2015克孜尔石窟壁画国际学术研讨会》

作者: 时间:2015-11-02 点击数:

 

    10月26日,由中国美术学院、阿克苏地委宣传部、新疆龟兹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丝路•思路——2015克孜尔石窟壁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克孜尔石窟落下帷幕。
 
丝路•思路——2015克孜尔石窟壁画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
   

    这次研讨会是百年来第一次完全由中国主办、境内最具规模的关于克孜尔石窟壁画国际学术研讨会,本次国际研讨会吸引了来自中、美、德、日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专家学者,专家学者们对以克孜尔石窟壁画为代表的“丝绸之路”历史、文化、艺术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内容涵盖了艺术史、艺术实践理论、佛教、考古以及文化遗产科学保护等诸多领域。此次研讨会通过两地六天的学术论文演讲、论文发布,阅览文献及艺术作品展览,石窟壁画原址观摩考察和现场即席学术讨论向世界展现中国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的魅力和人文价值,揭示了克孜尔石窟壁画多态的绘画风格和文化内涵,呈现了我国石窟壁画艺术领域存世最早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晶,从而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发扬中华民族核心价值方面取得文化艺术领域的重大成果。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10月22日,湖北美术学院银小宾教授作为华中地区的学者代表作了题为《克孜尔石窟壁画“天雨花”图像谱系探略》的主题发言,从图像学的角度出发,就克孜尔石窟壁画中较为典型、具有多重文化内涵和审美意味的“天雨花”代表性图形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和解析,并从宗教文化、民族体认、视觉审美等多角度来考察和探究“天雨花”在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文化象征作用、心理情感作用、审美装饰作用。该文被收录于研讨会同名论文集,得到学者广泛认同。
 
银小宾教授作主题发言

    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或赫色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千米明屋塔格山的悬崖上,大约始建于公元3世纪末,止于12世纪,它比敦煌石窟还要早200年。目前,龟兹石窟遗存洞窟约600余个,保存壁画近10000平方米,以克孜尔石窟壁画为代表的龟兹石窟壁画艺术是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即:印度文明、希腊罗马文明、波斯文明、中华汉唐文明)中的瑰宝。 2014年6月,克孜尔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4日,代表团一行从江南杭州辗转至西部塞外的新疆克孜尔石窟实地考察,先后参观了克孜尔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库木吐拉石窟、森木赛姆石窟、阿艾石窟五处石窟寺遗址,并就相关课题,国内外学者将展开持久而深入的研讨。
 
学者们在新疆克孜尔石窟实地考察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丝路沿线的古代洞窟壁画、经文牍片、碑拓遗迹正不断地引起学术界、艺术研究领域和创作者的高度重视,此次研讨会也正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并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独有的文化支撑和历史记忆的依托,国内外与会代表对于龟兹石窟学科的研究和探讨,在学术上有新的突破和创新,同时有利于促进对几近失传的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研究。
 
银小宾教授与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王赞会后学术探讨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编辑部
2015年10月30日

 

版权所有 2012 湖北美术学院 Copyright © 2012 HIFA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5003315号